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-->正文

青年环境评论第二期

2011/10/1 作者:青年环境评论 来源:青年环境评论

 

点击下载

 

    第三本《青年环境评论》要出来了,写点什么呢,看看试刊和第一期,写的都是刊物制作过程中的所见所做所思,还是延此惯例吧。

    试刊制作用了四个半月,第一期用了五个月,这期用了四个月,但我们本想把它做成季刊的,希望下期它真是季刊,而不是季+1 刊或季+N 刊。

    7 月份,《青年环境评论》的半数编委在咖啡馆里讨论到深夜,编委会怎么运作、这期怎么做等等,之后是三个月的寂寞,默默地,一篇一篇约文章,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斟酌,方有现在这些“宝贝”,真得感谢作者们,名字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
    其实不应说他们是作者,“捐稿人”更恰当。

    人心不静,写作似乎变得越来越难,尤其这本刊物中的作者,大多是风风火火的行动者,工作很忙,但文字需要安静下来字字斟酌,二者反差很大。

    换位思考后,我才觉得这些行动者真有定力,竟能抽出时间静下心写文章,内心的斗争肯定不小,可惜连一点稿费都没有,他们是在捐赠思想和时间,他们是“捐稿人”。

    当然,有些人是被我“逼捐”的,这两期都有“逼捐门”发生。他们拖延,我会不停地催,私下还有朋友传授我催稿之术,如今催稿术有不少长进。但有时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”,不过没关系,“出来混,总是要还的”嘛。

    除了“逼捐”,最近还有一件大事,SEE 基金会资助了这本刊物。这不仅仅是钱的事情,也体现了认同,让人倍受鼓舞。

    比较遗憾的是,现在资助有了,又有捐稿人鼎力支持,但执行团队不是很齐全,缺乏像正式期刊中总经理之类的经营人物。

    一本刊物,要变得很酷,不能只是追求内容精彩,还要有很酷的设计、很酷的传播能力、与读者很酷地互动、很酷的运营机制等等。酷,才有年轻人的味道,但目前只是心向往之,力有未逮,期待很酷的你能参与进来。 

霍伟亚

阅读:
太水
好文

分享
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推荐新闻

相关基金会
序号 基金会名称
热门基金会
序号 基金会名称
  • 最新新闻
  • 好文排行
aaa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