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-->正文

青年环境评论第三期

2012/5/1 作者:青年环境评论 来源:青年环境评论

 

点击下载

 

    刚进环保组织工作的人会有个疑惑,环保组织该如何工作?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?
    改革开放之前,中国没有民营经济,当时加入民营阵营的人,估计和今天的环保组织新人一样,不知道民营企业是个什么样子,应该如何工作。但30年后,他们什么都知道了。
    环保组织也需要这个过程,在此期间慢慢学会搭组织、建制度、经营业务、有策略地去行动。只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该如何“慢慢学会”呢?
    给环保组织做能力建设的人经常会请海外的“和尚”给我们念经,或者有人去“西天”取来经书,翻译翻译,塞进学员的肚子里,或者学员亲自到别人的庙里参观学习。
    这是当前学习做环保工作和环保组织的主流方式,效果如何不好说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种横向的知识移植只是我们塑造自己未来工作的一种方式,还有一种方式被我们忽视了,我们现在需要重视这种方式。
    这种方式是什么呢?是重视自己以及前辈们的工作经验,挖掘、吸收这种从本土实践中淬炼出的知识、智慧。
    1991 年刘德天发起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,1993 年自然之友成立,1996年之后陆续成立的诸多环保组织,这些以组织化方式存在的实体,都是如何运作的?如何开展业务的?这些参与者是如何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的?
    20 年的民间环保历史,蕴含着大量的民间智慧,这些智慧可以滋养我们今天的从业者,尤其是青年从业者,但是我们没有去系统地发掘和吸收,我们忽略了身边的一座金山。
    无论是历史经验,还是行业传承,之前很少被人拿上台面来述说,更别说用铅字正正经经地记录下来。不过,是时候开始了,孙猴子是没有的,行业有传承才有持续改善的可能。
    对于本期专题《从历史中寻找智慧》,我们所持有的正是这种重视历史经验的态度。我们不仅要挖掘历史智慧,还要吸收它们、传承它们,吴逢时的文章《民间环保的代际传承》也引出了这个话题。 

霍伟亚

阅读:
太水
好文

分享
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推荐新闻

相关基金会
序号 基金会名称
热门基金会
序号 基金会名称
  • 最新新闻
  • 好文排行
aaaa